close

lib.thit.edu.tw

愛是唯一的目的 --教孩子的目的是什麼?是要賺錢?要拿很多的學位嗎?其實人生最重要的是愛,上帝就是愛!我們追求愛,所以你真正要給你孩子的,是讓他快活,他有愛他就會快樂了。聖經有這麼一個應許「只要我們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我們所需要的,祂也加給我們。」我在祂的管理範圍中:孝敬父母、不要殺人、不要姦淫、不要偷盜、不要作假見證害人、不要貪心,這是祂的管理範圍。

   的義是祂的標準,中文這個「義」很有意思,怎麼樣寫的,羔羊把我蓋住。「我」字怎麼樣寫的,一手拿著武器,一手拿著戈,我是自作主張、自我中心的,但是當上帝的羔羊把我蓋住的時候,我就被算為合乎祂的標準,我就被稱為義了。你告訴你的孩子,我們追求的、教給你的就是愛。耶穌說:「你們如果愛我,就必遵守我的命令。」所以當我們的兒女,懂得怎麼樣愛耶穌基督的時候,他就會遵守耶穌基督的命令,他就不會去殺人、姦淫、偷盜,他當然會孝敬父母。

     怎麼樣教孩子愛呢?從我們做起!讓孩子知道我們怎麼樣愛他,很多父母親說:「我愛我的孩子啊!但是為什麼也是很失望呢?」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愛,沒有照著真理的愛。愛要照著真理的,所有的事情都必需要照著真理。我們的好意,如果沒有真理的話,可能得到相反的結果。

     孩子肚子痛,去醫院的時候,醫生診斷是盲腸炎,要開刀把爛掉的腸子拿出來,家長若說:「已經在肚子痛,你還要切多一刀,不是更糟糕嗎!你給他止痛藥吧。」這個家長愛他的孩子嗎?感情上是愛,但是害了他的孩子。所以愛不照著真理的話,可能會害了對方。

 

在真理學習愛:

那真理怎麼樣才是愛得對呢?聖經告訴我們怎麼樣愛:

 第一. 耐,愛是恆久的忍耐。這個「忍」字是刀在心上,意思是在這個不完整、敗壞的世界裡,很多的刺激愛的行動。有一個媽媽說:「她的女兒跟朋友出去去玩,講好九點半要回家,但是到十一點半還沒有回家。」媽媽愛她的孩子,不敢睡覺,等啊等啊...,越等就擔心,就想越多的東西。

     過了半夜她的女兒回家了,女兒門一打開門,媽媽就一巴掌打過去:「為什麼這麼遲才回家?」她的女兒就把她的書包一丟,房門砰一聲的關起來這個媽媽愛她的孩子,但是孩子有沒有接到愛的信息。

     如果我們換一個場景,媽媽記得愛是恆久忍耐,所以孩子過了半夜才回來,媽媽先忍一忍承擔這個刺激,過去孩子抱著說:「媽媽好愛妳,妳沒有照著時間回來,媽媽好擔心喔,現在看見妳回家我很高興。」這樣你的愛就傳遞了。愛可不可以就這樣恆久忍耐?孩子過了半夜回來無所謂?不是。媽媽傳遞她的愛之後,我們避免不會同類的事情發生,這個叫作幫助

第二. 「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,愛又不忌妒、不自誇、不張狂。」忌妒一方面是 - 你有我沒有,我不甘心;另外一方面你是我的,我要管你,這兩樣都不是愛。沒有一個人可以擁有另外一個人,我們都是屬於創造我們的那一位父母親沒有擁有兒女,是創造者讓我們在這段時間裡,照顧我們的孩子,讓他成為虔誠的後代。父母親不是擁有孩子,我們必須要照創造者告訴我們教導孩子,所以不可以忌妒。

    自誇是有一點點放大,張狂是放大的紙老虎。親子的關係最容易犯的自誇、張狂,就是父母不肯承認錯誤。各位父母親有沒有發現,我們有的時候錯怪、冤枉孩子,卻不願意承認我們的錯。因為我是大人,怎麼可以向一個兩、三歲的孩子說:對不起啊?

    四歲我讀一年級,那天我帶了書去學校,但我旁邊的同學沒有帶書,我把我的書借給他看,但是我的老師以為是我沒有帶書,他就打我的手,我記得的不是手痛,記得是被冤枉,所以我就大哭,到今天還記得:我覺得被冤枉了。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有錯的時候,就謙卑地承認錯誤。

     人很大的問題,在家庭裡頭特別明顯的,就是有錯不肯承認。有一對夫妻聽了之後,他們說:「對,有錯要承認,我不應該跟你吵架,但是如果不是你先講這一句話,我就不會跟你吵架了。」這個是不是認錯這是我跟你吵架都是因為你錯。認錯是認自己的錯,不是認人家的錯。有的時候你講的話沒有錯,可能你講的話是真理,但是你講出來的態度不對,那你要承認自己的態度錯了。

     有一個媽媽要跟我談話,她有兩個孩子,十歲的女兒與多兩歲的弟弟。這個姐姐問:「妳要跟蘇博士說什麼?」媽媽說:「我要學作一個更好的媽媽。」這個女兒直覺的反應是:「這樣子妳就不會向我喊了。」各位父母親有沒有見到,對一個孩子來說,什麼是好的媽媽?不會向我喊的就是了。好容易啊!只要不要向我們的孩子喊,他就高興得多,試試這兩個月不要大聲喊,看看你的孩子覺得怎麼樣。

第三. 「愛不求自己的益處,也不做害羞的事。」

     「不自私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要自誇張狂,愛不求自己的益處,也不做害羞的事。」怎麼是求自己的益處呢?華人有一句話「養子防老。」這就是求自己的益處。所以很多時候,孩子不覺得我們愛他,因為他覺得你現在養我,就是你老的時候要我養你,但是我又沒有叫你生我,所以他覺得被利用愛是給,不是要,是為著對方的好處。上帝造你是讓我幫助你,發展你有的東西,讓我來幫助你成就,這個是愛。是為著對方著想,不是為著自己;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!

婚姻也是一樣,很多人結婚是我可以得到什麼,這是利用的婚姻,不是真的愛

1.如果我去犯法被警察抓去,或醉酒開車,這是害羞的事。

2.另外一種的害羞,是沒有人知道,但是這件事情本身是害羞的。我常常告訴年輕的男女,如果有人告訴你說:「我們做某件事情沒有人知道,沒有人看到,只有你跟我在這裡。」如果有人跟你講這種話,請你趕快跑,因為對方不知道什麼叫作愛,他如果愛的話,不會做不能見人的事。

3.害羞是羞辱對方。我在其他的人面前批評我的孩子,譬如妳的孩子跟另外孩子玩,他不小心踩到人家的腳了,那個孩子的媽媽的反應,是就當場罵自己的孩子,這個叫作害羞的事。妳應該做的是把他帶到一邊,把事情問清楚,然後再告訴他為什麼這個是錯的,應該怎麼樣做。

     你一定記得你作孩子的時候,父母親在你的同學面前批評你,你覺得你父母親不愛你,對不對?所以我們孩子做錯什麼,我們不要在其他人面前批評他們。孩子吵架,不要兩個都要罰,或是就聽一方面的話,常常說大的要讓小的,這個不是真理。有的時候小的要尊重大的!這個情況我們要分別解釋給他們兩位聽,然後幫助他們彼此和睦,知道怎麼樣彼此商量,分享玩具或是做事情的辦法。

第四.「愛不求自己益處,也不做害羞的事,愛不輕易發怒。」家庭的關係傷害最大的就是發脾氣。父母親一發脾氣,小孩子沒有安全感。我曾經在英國碰到一位作牧師,他小的時候,家裡還沒有信耶穌,父母親常常吵架,他怕的不得了躲到沙發後面去,所以家裡有人生氣,是非常痛苦的事情。愛是不生氣,不被激怒。很多的父母親告訴我,孩子激我,我才會生氣。愛是不被人家激怒你,因為怒氣不會成就上帝的義,人的怒氣不能達到上帝的標準,所有的怒氣都是自我中心,我覺得不高興就大叫。

     發脾氣有好幾種,一種是大叫,一種是不講話。大叫那一種,好像把房子裡的溫度調得好高,熱死人;不講話那一種,好像把你房子的溫度調得好低,凍死了。還有一種發脾氣是囉哩囉嗦,這樣也不滿意,那樣也不滿意:「怎麼不趕快起來?」「趕快穿鞋子,快要遲到了。」如果媽媽是這樣子,孩子你也嚇壞了。

     還有一種最常見的生氣,就是所謂短氣。有人會這樣講:「我有氣就發出來,發了之後就沒事了。我五分鐘之後就沒事了。」這種人我給他的描寫,是好像吃錯了什麼東西。有一次我把舊菜吃了,吃了之後胃就很不舒服一直想要吐,結果我就吐了。所以這種發短氣的人,就像吃錯了東西吐一吐就沒事了,但是被他吐到滿頭滿臉人,當然有事情。

    所以家裡如果有任何人發脾氣,你會發現孩子跟你的距離越來越遠,發脾氣是拆毀關係最好的辦法。家應該是我們得到安慰的地方,但當你發脾氣的時候,就把家人推遠了,你應該得到安慰的地方,反而沒有得到安慰所以我們教孩子,要用愛來教他們,愛是不被激怒,不要發脾氣,不計算人家的惡。愛是不計帳的,過去他做錯的事情不計帳了,今天的事情今天處理,不要今天一個小小事情,把以前的事情全部拉回來,那這個團就越來越大,包袱就越來越重。

    我們講到愛,要怎麼樣的行動,要照著真理,不要發脾氣,要忍耐有恩慈,不要求自己的益處,不要自己有錯不承認,不要做害羞的事情,不要計帳。謝謝各位!下次再見!

 

註:
此信息文字直接自GOOD TV空中主日學節目中選錄整理,並未經講員再次過目。如有疑問請參照原節目影音檔,或向GOOD TV洽詢。GOOD TV 網址:
http://www.goodtv.tv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駱駝媽媽 的頭像
    駱駝媽媽

    駱駝mommy部落格

    駱駝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